星期二, 九月 02, 2025

教导孩子善良正直

放假了,要带男朋友Bobby回来给我们看!
第一次买这么大的 brown bear 取名Bobby!

(08.08.2025)

“Justice for Zara” 事件惊动全国。13岁可爱女孩 Zara Qairina Mahathir 在学校宿舍疑遭 “权贵后代严重霸凌” 而导致死亡。

虽然案件仍在调查中,但从一些曝光的证据,包括女孩和母亲的对话,不难看出霸凌者的恶劣行为。

在社会上也一样的存在许多霸凌事件,一些个案最后不了了之,因背后有有权势人在操纵。

这些悲剧凸显,有权势的人缺乏自重,其行为不仅伤害某人,更会撕裂社会的公义与信任。

唯有公开透明的审讯,才能让人民相信背后没有肮脏的权力操纵。

人民受够无法无天的霸凌,也同情 Zara 与失去孩子的母亲。成千上万的马来西亚人不再沉默,各族各地群起发声,要求真相,为 Zara 伸张公义。

校园本该是美好的,但马来西亚多宗的校园霸凌,甚至宿舍谋杀案,令人恐慌,不能视而不见。

这些青少年的恶行怎么形成呢?这些霸凌者不一定来自权贵家庭,但他们的行为令人费解。

1)家庭塑造孩子的人格

任何孩子若在冷漠与暴戾的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之下也可能学会残忍与霸凌。若这些性情扭曲的孩子出身权贵之家,便更可怕,因为残忍加上权力就更肆无忌惮。

若无人管教克制他们,可能他们将凭父母的势力在社会上位,最终演变成横行无忌的魔头不再只是校园恶霸,乃是社会祸害,把黑暗与恐惧延伸到更多人的生命里。

实例:

圣经里有一个权贵家族,就是恶人当道,民不聊生的血淋淋例子:

公主亚他利雅的父亲是亚哈王,亚哈效法其父亲暗利行恶。暗利也就是亚他利雅的祖父,圣经评价暗利“比以前的列王更恶”。

亚他利雅的母亲是恶名昭彰的耶洗别皇后。耶洗别的父亲原本是邪恶的巴力祭司,后来弑主篡位成为西顿王,并把女儿耶洗别嫁给以色列王亚哈为妻。

父亲亚哈与母亲耶洗别的联姻,不仅把崇拜巴力的风气带进北国以色列,也把邪淫、残暴与滥杀引入其中,使本已败坏的国家,道德更加迅速沦亡。他们的女儿,公主亚他利雅在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冷血无情,毫无人性。

后来,亚他利雅下嫁南国犹大王约兰,成为王后。于是,巴力崇拜与邪恶家族的传承,也蔓延进了犹大国,并展开扩大。圣经说:

约兰行以色列诸王的道,与亚哈家一样,因为他娶了亚哈的女儿为妻;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历代志下 21:6)

约兰王去世后,他和亚他利雅所生的儿子亚哈谢接续作犹大王。亚他利雅更是与外家同流合污,教唆自己的儿子亚哈谢行恶,把邪恶代代传递下去。

圣经如此记载:

亚哈谢登基时二十二岁(有译本作四十二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一年。他母亲名叫亚他利雅,是暗利的孙女。亚哈谢也行亚哈家的道,因为他母亲给他主谋,使他行恶。

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像亚哈家一样。因他父亲死后有亚哈家的人给他主谋,以致败坏。(历代志下 22:2-4;列王纪下 8:25-27)

一年后,亚哈谢被耶户所杀。亚他利雅听见儿子被杀,便亲自篡位,她冷酷无情,为了权力不惜屠杀王室后裔,甚至连亲孙子也不放过。当时只有王子约阿施被救走,其余无一幸免。

亚他利雅妄想灭绝大卫后裔,斩断上帝应许,好取而代之。家族邪恶的传承,在亚他利雅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南国犹大最大败笔,就是与北国以色列恶人亚哈家结盟,迎娶公主亚他利雅。她给犹大国带来巨大属灵黑暗、政治杀戮与混乱,成为国家的祸害。

小结: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地影响子女。

家里充满温暖与正直,孩子就学会关怀与公义;家庭充斥冷漠与暴戾,孩子也可能在潜移默化下变成恶人。

家庭塑造人格,邪恶能代代传递。孩子不是天生残忍,而是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塑造成怪物。

亚哈家族提醒我们,邪恶会代代传递、不断升级。父母必须以身作则,把善良与正直活出来,才能扭转局势。

2)校园影响孩子的成长

孩子在父母守护下长大,进入校园是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第一次踏入群体生活,学习知识与人际关系。

我们不能阻止孩子学习独立,也不能过度保护,以致他们失去自我防卫能力。能做的,就是不断叮咛孩子保护自己,并祈祷不要遇上恶霸。

即便如此,孩子在校园里仍可能遭遇滥权或被故意刁难。

实例:

男孩参加一项全国性比赛,共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州属内选拔,胜出者才能晋级全国赛。

第二和第三阶段改为线上比拼,每组三组对决。他们组在前两个阶段都获胜,他个人连续拿下“全场最佳演讲”。

第三阶段表现同样出色,伙伴配合良好,个人再次拿下“全场最佳演讲”结果却令人意外,被认为最弱的一组反而夺第一,他们只能排第二,另一州属队伍第三。

遗憾的是,虽然拿下“最佳演讲”,但还是失去晋级机会。评审却没有解释评分理由,孩子们难免困惑,明明表现良好,为何仍然落后?

检讨中发现,三名评审中一位来自获胜队伍的州属。即便无法断言有偏私,这种安排本身就损害公平性,恐怕万一评审不公正。

孩子们感到失落,却仍努力接受结果。父母虽感惋惜,却借此提醒孩子,在一个不总是公平的环境里,依然要坚守公正。

女孩和同学参赛,却遇见偏袒自家学生的老师,不惜用卑劣手段,把赛场变成权力游戏。

队友形容这位老师时,只说了四个字:“令人毛骨悚然”。

当教育者失去操守,不仅玷污比赛,更让孩子把不公当作“正常操作”。若不及时指正,这种错误价值观将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品格,并延续到社会。

要有公平透明的制度,成年人必须以身作则,才能让努力者心安,社会的未来更有希望。

小结:

校园里,孩子学习合作与公平健康的竞争,体验友情与关爱;或许会面对霸凌与不公,这正是师长传递正确价值观的机会,指引孩子坚持做对的事情。

老师的操守、公平的制度,以及师生和同学间的氛围,都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品性。

不公正的校园环境,会让孩子习惯把歪曲手段视为常态;相反,公平有爱的环境,能激励他们勇敢向上。

校园不是权力斗争的场所,而是培育公义与善良的沃土。

3)教会是孩子的金灯台

教会是在家庭与校园之外,孩子建立信仰根基、灵命成长的地方。

一个人若只有智商(IQ),或许聪明,却未必懂得与人相处;要有情商(EQ),才能管理情绪、建立关系,比单纯会读书更重要。

但若缺少灵商(SQ),没有正确价值观和善恶的判断,就算再聪明伶俐,也可能会走偏,用自己的聪明伤害人。

看看我们的社会,许多作恶的人并非无脑笨拙,甚至他们是有知识、有手腕,善于建立关系网,高层结党、狼狈为奸。这些人把聪明变成权谋,把人际变成操纵。

唯有灵商能守护初心,使人不至偏向邪恶。三商兼备,才能塑造完整的人格。

教会就是孩子的金灯台。孩子在这里认识上帝,学习真理,懂得彼此建立、爱人如己、宽恕与怜悯,成长为善良、正直、勇敢的人。

实例:

小女孩因主日学老师不满其父母,被故意针对排斥,心灵受伤,失去笑容,父母极其难过。

虽然在母亲鼓励和开导下继续留在这教会,但却潜意识里对这教会有偏见,也缺乏归属感。

试问,这样的霸凌行为是否适合做主日学老师?或教会牧者领袖?

老师本该爱护和造就孩子,却成了绊脚石。这样的霸凌,不应该在教导真理的教会存在。

教会分党结派、权力斗争,领袖无爱心和灵命却在位,牧者自私自利,不按上帝心意牧养,反而打散羊群,教会就失去本质。

若不能在社会做好见证,反倒把社会的不义操作,和世界的道德文化带进教会,教会将会失去光和盐的功效。

教会不能失去本质,要活出爱和真理。教会也是世界的光和盐,光能照亮黑暗,盐是防腐。

小结:

教会是上帝的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这里成长,而身为上帝的儿女却有这份荣幸。

孩子在教会中长大,教会就成为他们的金灯台,不仅敬拜上帝,更是培养品格的家园。在这里,孩子建立良心,学会在善恶不分的世界分辨是非对错。

在教会被点燃的孩子,无论在家庭、校园、社会,或世界角落,都能成为那盏点燃的灯,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当耶稣的美名因为孩子被高举,就吸引更多孩子和家庭进入教会,成为社会的光和盐。

4)社会需要正义的榜样

我们的孩子离开校园进入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能否成为好榜样?

孩子的成长,家庭与学校是关键,教会更是灯塔,指引他们走向善良与正直。

在道德败坏、善恶不分的时代,父母、老师和教会领袖更当竖立榜样,让孩子看见、尊敬,并愿意效仿。

一个敢于坚持真理、勇敢为弱者发声的英雄,会在孩子心中点燃正义的火苗。相反,若社会充斥滥权与霸凌,孩子看到的就是“恶人当道”的现实。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勇敢正直的榜样,让孩子相信。善良不是软弱,公义不是虚无,而是真实能改变社会的力量。

实例:

东姑麦慕是大马首位出任首席大法官的女性,她于2019年5月上任,于今年7月1日荣休。

她主审多宗具有重大影响的宪法与公共案件,并在多个裁决中敢于持不同意见,即使面临政治、宗教压力,也始终以法律与证据为依据。

她的公正无私、坚守宪法与司法独立、突破性判决和卓越领导赢得各民族尊敬,在她荣退后一次讲座时,她说:

“就我个人而言,最大的威胁来自政客。”

此言一出,出席者都会心一笑。

在马来西亚,政客滥权企图干预和操纵法官并非新鲜事,难怪人民对司法公正常常心存质疑。

虽然东姑麦慕是回教徒,在父权社会被看为弱者的女性,但她却勇敢的执行人民所委托的使命,实在令人敬佩。

正义的法官能让人民对司法有信心,天父的儿女更是要活出真理和爱,在这善恶不分的社会成为正义的榜样。

社会常欺负老实人,教导孩子善良正直可能会被笑作傻子。然而,身为基督徒,我们认识上帝、认识真理,不能随波逐流。

小结:

耶稣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马太福音10:16)

面对校园霸凌时,我们的孩子能否勇敢坚持公正?走进社会仍坚守良心,不随波逐流?在复杂的世界分辨善恶对错,成为正直的声音,揭穿谎言,扶持弱小,照亮黑暗?

愿我们活出正义的榜样,点亮孩子的心;愿他们被差遣出去,把光带进黑暗角落,用真理、公义与爱照亮世界。

一盏正义的灯也许渺小,但当许多孩子都成为“金灯台”,就能把黑暗的角落一一点亮,让世界不再一样。

结论:

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都显明他的本性。(箴20:11)

然而,世界正在冒犯我们的孩子,不断污染他们的心灵。

在道德迅速堕落的世界里,孩子正面对重重挑战,教导他们善良纯正、不存邪恶心思,不做无情无义的人,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无论家庭、学校,教会都要给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以身作则教导他们善良,使孩子正直善良、光明磊落。

保罗对提摩太说,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导人: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摩太后书4:12)


出闸啦!回家的喜悦全都写在脸上!


太狠了吧?
不按照人家心意剪,一刀剪成平头。
幸好情绪稳定,虽然难过,还是算了。
女儿,没关系,反正会再长!



平头没关系,有帽子救场,酷可爱!




美好时光总是特别快,
假期一下子就过去了!

(19.08.202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