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师应该凭个人良知判断,还是凭圣经真理判断?
若教会允许每个人“依良知行事”,而不是“根据真理行事”,那么“良知”是否会成为随波逐流的借口?
虽然联合卫理公会希望以“良知自由”化解教内分歧,但若良知不受真理引导,就如同一艘失去方向的船。
耶稣曾说:“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马太福音15:14)
良知若脱离圣经,只会让人走向误导。
良知的故事:
有人因为缺钱抢劫了一位妇女,但在看到她可怜兮兮的样子,竟然从抢来的钱中拿出一点还给她,让她打车回家。
这个故事说明,连强盗也可能有“良知”。但我们不能以“良知”合理化罪行。真正的爱必须在真理中,真理保护人,也带来真正的自由。
教会不是迎合世界,而是持守圣经真道。
良知若被高举到凌驾真理的位置,那只是人本主义的外衣。真理从不靠投票决定,也不随文化变动。上帝的道永不改变。正如耶稣说:
“经上的话是不能废去的。”(约翰福音 10:35)
2)牧者必须认识真理
牧者非但要认识真理,更是要坚守真理。若牧者本身对圣经真理模糊、甚至用“良知”取代上帝的话,那么他们就如瞎子领路。
今天的教会危机,并非来自外部文化的压力,而是内部属灵领袖的根基动摇。一个没有圣经根基的牧者,无法分辨圣与俗,只会带领人陷入更深混乱。
相关案例:
2021年8月,哈佛大学牧师协会(Harvard Chaplains)一致选出一位无神论者兼人文主义牧师——格雷格·爱泼斯坦(Greg Epstein)担任新任主席。他公开表示:
“我们不向上帝寻求答案,而是从人类中寻找意义。”
讽刺的是,哈佛大学最初创立的目的,正是为了培育熟悉圣经、敬畏上帝的牧师。如今,这所昔日的神学院竟由一位否认上帝存在的人担任牧师领袖,这不仅丢了初衷离经背道,更显示出一个应该正视的事实:
即使头上戴着“牧者”的名号,若没有上帝的话语为根基,所传讲的就不是真理,而是人的哲学和思想。这样的人不是牧养群羊,反而成了真理的绊脚石。
他们自以为有学问,否定圣经的权威,强调人权高于神权,却坐在牧师的位置上享尽教会的资源和尊重,实则是披着羊皮的狼。
这些人利用上帝之名谋取世人的认同,却传讲违背真理的信息,这是一种极大的羞辱和悖逆!
正如圣经所说: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言 14:12)
3)基督徒的信仰根基
真理不是靠“共识”决定的。
基督徒如果对圣经不熟悉,只是靠别人的讲道或个人感觉来维持信仰,那很容易被动摇。正如圣经提醒我们的:
“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歌罗西书 2:8)
若台上讲员言之凿凿,却未按真理解经,而会众又对圣经不熟,就难以分辨真假,容易照单全收,甚至严重伤害教会。
也就是为什么今日不少教派因LGBTQ立场不同而分裂,我们应该认真探讨,圣经到底怎么说?
现在许多所谓的牧者和学者拒绝以上帝的话语为最终权威。因此,即便对方是牧师、博士或“有学问的人”,也未必是在真理中。
哈佛校训的最早版本(大约1638年)——拉丁文 “Veritas Christo et Ecclesiae”中文意思“为基督与教会的真理”。
哈佛牧师协会选出无神论者为例,我们必须警醒,头衔和学历不能代表认识真理。
基督徒不是靠“感觉”、不是靠“共识”、也不是靠“良知”来判断对错。基督徒本身必须寻求真理,回到圣经认真查考圣经。
就像庇哩亚人,他们听保罗讲道时,不是盲目接受,而是天天考查圣经,看他说的是否符合真理。因此,
“所以他们中间多有相信的。”(使徒行传 17:12)
可见,信心的增长跟对圣经的认识有直接关系!如果愿意花时间认真查考圣经、去思考上帝的话,我们的信仰会更坚定,不容易受他人和环境影响。
基督徒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建立在圣经的根基上,以上帝的话语为标准。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篇119:105)
结语:
爱必须以真理作为根基:
爱不是罪,罪是那些打着爱的名义行不伦和情欲的放纵。因为爱没有真理约束,最终只会变成纵容;而真理没有爱,也无法拯救人的灵魂。
愿我们不断查考圣经,继续探讨圣经真理。因为认识真理,就明白什么是真爱。
“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耶利米书 29:13)
让我们紧紧抓住真理,不被世界摇动;愿我们专心寻求主,就必寻见祂的面;愿我们的生命,不随波逐流,而是在真理中刚强站立,为主发光!
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7:1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