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四月 28, 2025

在家认识上帝

台中旌旗教会(22.12.2024)

我从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设立长老。(提多书1:5)

保罗写信给当时在革哩底侍奉的提多。信里不仅教导提多如何拣选教会领袖,也是每个时代教会对属灵领袖的要求。

革哩底的背景与今天所面临的社会状况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这样的背景中,保罗特别强调男人在家庭和教会的责任。

1)革哩底的道德背景

保罗在写给提多的信中提到:

“因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

有革哩底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提多书1:10-13)

革哩底的风气败坏。当地人贪图享乐,行为放纵,谎言连篇,好吃懒做,甚至为贪财败坏人的家庭。这种不良风气,不仅在外邦人中盛行,那些奉割礼,理当认识和遵守律法的犹太人更是堕落。

想象自己国家或家乡被如此形容,肯定不光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能造就人,也能败坏人。

然而,基督教从来不是随波逐流的信仰,而是改变文化和环境的信仰。基督徒有文化使命,被呼召成为光和盐,照亮黑暗的环境,防止罪恶的腐化。

环顾今日社会,保罗对革哩底的描述是现实写照,骗子骗局见怪不怪,损人利己屡见不鲜。

祷告上帝兴起更多有担当的弟兄,正直勇敢,守护和带领家庭、教会走在正道上,成为社会的光和盐。

2) 说认识上帝却行恶

“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

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他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提多书1:14-16)

保罗揭示了严重的信仰危机,许多人宣称认识上帝,过着与信仰不符的生活。就像那些遵守宗教仪式,自以为行了割礼就是上帝选民的犹太人,他们的心却远离上帝。

这些人信上帝的样子不对,口中说认识祂,却做上帝不喜悦的事。是假冒为善的信徒,他们的言行导致许多人误解圣经教导,是真理的绊脚石。

信仰不能仅仅在口头上说说,或表面装作敬虔,却以敬虔谋利。可见,认识上帝不等于遵守圣经真理,应当以行为彰显无伪的信心。

看看我们的社会风气,在职场上是否已经习惯将贿赂和欺骗视为“正常操作”?

当有人坚持遵行圣经教导时,反而被认为是大惊小怪、格格不入。更糟糕的是,把这样的错误行为合理化、正常化,成为后代人信仰的绊脚石。

有担当的弟兄,对圣经教导不能选择性的认知和遵守,乃是坚持远离社会扭曲的价值观,和错误的行为。更是在家庭、职场还是教会,言行一致活出基督徒当有的见证。

常常审查己心,是否自称为基督徒,却比非信徒更懂伪装?

是否沾染败坏风气,是否行诡诈、为利己欺骗并亏欠弟兄,且理直气壮地说这只是社会规则,生活所需?

3)要牧养自己的家庭

“若有无可指责的人,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儿女也是信主的,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束的,就可以设立。”(提多书1:6)

我们的社会,婚外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故事。然而,根据圣经教导,婚姻不但是一夫一妻制,更是要对配偶忠诚。

弟兄如果无法做到忠诚,或许碍于他人眼光没有肉体出轨,但却喜欢处处暧昧,那么他也难以在教会中担当重任。

不忠的行为非但破坏家庭,伤害配偶和儿女。非但让妻儿失去安全感,也给儿女留下错误的价值观,更痛心的是导致他们远离上帝。

不能在外面,甚至教会表现得体,在家却对妻儿冷漠或苛责,甚至在言语上伤害他们。这样的行为不仅伤害家人,也破坏家庭和谐。

有担当的弟兄不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借口,乃是正视自己的言行,活出耶稣的样式,成为家人的信仰见证,让妻子儿女在家遇见和认识上帝。

家庭是教会的缩影,弟兄作为家庭的头,责任不仅提供物质保障,更是承担属灵牧养的责任,守护妻儿,引领他们敬畏并信靠上帝,与天父建立美好关系。

虽然不容易,但凡敬畏上帝的,必蒙祂的喜悦与丰盛赐福。

4)财富不比人格魅力

“监督既是上帝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

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提多书1:7-9)

丈夫的品格直接影响家庭氛围与妻儿灵命成长。保罗对监督的要求,同样适用于每个基督徒。

家庭暴力、不忠诚、缺乏责任心、不良嗜好等现象深刻揭示,品格缺失的男人带来无尽伤害。

即便事业有成,缺乏人格魅力的男人也难以赢得家人尊重与信任。因此,成为教会领袖,必须从家庭做起,具备良好品德。

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让儿女失去安全感。要让儿女知道,财富和物质固然重要,但比金钱更珍贵的是敬畏上帝、家人、品格、健康等,这些无法用金钱买到。

追求财富的同时,更要坚守圣经价值观,以上帝教导为生活准则,待人以善和真诚,活得正直无可指责。

财富与才能不比人格魅力,唯有品格,能得着上帝喜悦,得人心被尊重。

结语

父母希望儿子长大成为敬畏上帝,有担当的男人;也希望女儿能遇到敬畏上帝,有担当的另一半,能承担起牧养家庭的责任,成为教会和社会的见证。

弟兄不仅在教会和社会中担负责任,更是在家庭中履行丈夫与父亲角色。生活与圣经教导一致,带领家人敬畏和侍奉上帝。

通过爱妻子、儿女,树立爱主榜样。实践属灵品格,肩负上帝赐与的责任,不仅在外作光作盐,更是妻儿的守护和领导者。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4)

台中车站往台北
台北第一天

星期一, 四月 21, 2025

真实无伪的信心


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提摩太后书 1:5)

“无伪” 就是“真实”

不假、不装、不虚伪。是真诚、纯净、对上帝全然信靠、没有私心杂念的信。

保罗称赞提摩太拥有“无伪之信”,这是一种不为利益,也不随波逐因环境改变的信心。这種信心,是从他敬虔的外祖母和母亲传承的属灵产业。

1)远离虚假关系

女儿离家后,接触人多了,圈子大了。感恩的是,她发现上帝把很多好朋友放在她身边,像天使般守护她。

一天,她说:“妈,我觉得有人跟我做朋友,好像只是因为我能帮到他。需要我就找我,甚至送礼物给我,不需要我就消失了。”

对方因某些原因才靠近她,让她感到压力和不安,但这样的经历虽令人失望,也帮助她学会分辨人与人之间的真伪,更加珍惜那些真诚、不带目的的关系。

看着她的成长,才明白,“无伪”这两个字,不是从书里学来的,而是在人心复杂的现实中,一点一滴体会出来的。

年轻时对“虚伪”没太多感觉,虽然不算阅人无数,但走过一些路、见过一些人,才越来越明白“无伪”有多珍贵。

真朋友会为对方着想。因对方的成功而喜乐。反之,假朋友见不得对方好,或在困难时疏远,甚至落井下石。路遥知马力,唯有真诚换真心

信仰也是如此,有些人信耶稣,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些好处,并不是真心寻求上帝。

曾经问过一个人:“你为什么信耶稣?”

对方理所当然的回答:  “因为去世有人帮忙后事,有地方埋葬。”

基督教不仅仅是宗教,更是一种关系。是天父与祂儿女之间的亲密关系。

如果只是想从上帝那里得着好处,却没有发自内心地爱祂,这样的关系就会流于表面,也难以持久。

有问过自己为什么信耶稣吗?

2)守住无伪的信

以弗所拥有大剧院、繁忙集市、壮观神庙、象征文化与知识的图书馆。各国人士云集,商业和思想都极为活跃,是一个多元和复杂的大城市。

从提摩太前书1:9-10中,我们可以看见当时文化的败坏。经文所描述的种种罪行,也正反映了希腊神明的特征与属性。单从希腊主神宙斯身上,就足以看见这一切的缩影:

“因为律法不是为义人设立的,乃是为不法和不服的,不虔诚和犯罪的,不圣洁和恋世俗的,弑父母和杀人的。行淫和亲男色的,抢人口和说谎话的,并起假誓的,或是为别样敌正道的事设立的。”

同样的,当时教会中也有不少信仰混杂、受世俗影响的人。教会里充斥着专好争辩、引起嫉妒纷争、毁谤妄疑的异端;也有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以及把敬虔当作得利门路的假教师。

提摩太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牧养教会,坚持教导纯正真理,活出无伪的信心,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守住“无伪的信”,就如在堕落败坏的黑暗世代里,守住一盏明灯,是极为宝贵,也极具影响力的。

今天教会,同样需要这样的真诚信心,不是做给人看,而是出于敬畏上帝,活出真实信心见证的信徒。

除了远离虚假,更要常常省察自己的心,是否已经失去那起初“无伪的信”?

上帝是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翰福音4:24)

3)最珍贵的传承

在多元、繁华又充满异端搅扰的以弗所,提摩太所面对的侍奉挑战极其严峻。

他必须在充满诱惑、迷惑、信仰混杂,甚至可能面临生命危险的环境中坚守真理,教导教会走在正道上。若没有真实和坚定不移的信心,又有谁能忠心到底?

保罗以 “无伪的信心” 对比当时社会充斥的的谎言、假誓,以及那些虚伪的人和事,并那败坏社会道德文化的异教神明。

在这样的时代,提摩太的外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尼基所留下的信仰传承,远比任何财富都来得珍贵。

环顾我们的世代,是否察觉年轻人与纯真的距离越来越远?对圣洁生活的追求,早已不再在意。是父辈对信仰的失责,还是我们不够警惕,给世界留了地步?

若能将“无伪的信”传承下去,这就是最美的祝福。因这信能救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挣脱今生物质的捆绑,更赐下永生的盼望。

是否只是看见今世短暂的利益,而忽略了更重要永恒的属灵产业?

我儿啊,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摩太后书2:1-2)

结语:

人可以不完美,但要真实。在这个日渐虚拟、真假难辨的时代,真诚的信仰就像一股清泉,给予人力量与安慰。

真实的信心,也让我们经历上帝的真实存在和作为,更深体验与天父那美好,和甜蜜的关系!

提摩太的信心,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从他的外祖母和母亲那里传承下来的。

或许无法给儿女最优质的物质生活,也无法安排人脉资源,但能留给儿女最宝贵的产业,不是家财万贯,乃是“无伪的信”。

这信是永不衰残的产业,能带领他们脱离愚昧,度过人生风浪,抵挡黑暗权势,带来希望与永生。

但愿我们能持守这无伪的信,并用生命影响下一代。因为这信心,是我们和我们家真正的保障。

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提摩太前书1:5)

假期一下子就过了,不舍得也是要分开。
(27.3.2025-13.4.2025)

星期六, 四月 19, 2025

我要称颂我的上帝!


因为他知道我们的本体,
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

(诗篇103:14)
17.4.2005

健康报告不理想;孩子不听话;事业危机;经济困境;工作拦阻;人际关系搞砸了;婚姻亮红灯等,令人担心害怕。

加上屋顶漏水,车子撞了,信用卡被盗刷,忘记缴账单被断水电等,生活就像满地鸡毛,接二连三的不如意接踵而来。

是否心情乱七八糟、孤苦无助又伤心失望?

到底什么问题?是否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被老天爷惩罚?

大卫说:

天离地何等的高,祂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东离西有多远,祂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篇103:11-12)

1)祂赦免我们的罪

“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 ”(诗篇 103:3)

“上帝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篇 51:17)

也许没有杀人放火,但上帝看人不是看外表。扪心自问,是否披着敬虔外衣,私下却欺压、嘲讽弟兄?

是否暗地里抢夺、陷害,甚至以诡诈对待信任我们的人,夺屑他人权益?

是否用甜言蜜语掩盖背后的嫉妒和恶意?还是冷漠与自私?

试问,上帝喜悦吗?若不真心悔过,敬虔外衣不过是虚假的伪装。

天父没有按我们的罪过惩罚我们,反而差遣祂的独生爱子耶稣,为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流出宝血为我们付上赎价,信祂的人白白得着赦免。

不要辜负祂的爱,用一颗真实悔改的心回应祂的恩典,立志不再行诡诈、不再假冒为善,而是活出诚实、公义、怜悯的生命。

上帝不轻看痛悔的心,东离西有多远,祂必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祂不要我们活在羞愧中,而是要我们回转归向祂,得着真正的释放与更新。

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 他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他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103:10)

2)祂有医治的权柄

“医治你的一切疾病 ”(诗篇 103:3)

在马可福音第二章,四个朋友抬着一个瘫子来见耶稣,耶稣对那瘫子说:

“小子,你的罪赦了。”旁边的文士心里议论,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赦罪。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思,就说:

“你们心里为什么这样议论呢?或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 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

于是吩咐瘫子起来,那人就站起来,当众走回家。

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诗篇103:13)

儿女生病或受委屈,父母往往比自己遭受痛苦还要难受与伤心,内心满是怜恤,却又常感到爱莫能助。天父也一样怜恤敬畏祂的人,不同的是,天父不仅爱我们,更是有赦罪与医治的权柄。

祂能医治身体病痛,也能医治心灵疾病。祂赦免一切罪,除去我们里面隐藏的羞愧、自责、苦毒、嫉妒、骄傲、忧郁等。使我们灵魂苏醒,完全得医治释放。

哪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以赛亚书53:5)

无论是病痛折磨、内心受创伤,还是被各种罪捆绑缠绕,只要到天父施恩宝座前,就必得医治释放。

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祂的权柄统管万有。(诗篇103:19)

3)救我们脱离死亡

“他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诗篇103:4)

受难周提醒我们“救赎”的意义。

圣经告诉我们世人都犯了罪,罪的工价乃是死。但耶稣替我们承担了死的刑罚。

当祂在十字架上说:“成了!” 救恩就已经完成了!

不仅如此,耶稣的复活宣告,死亡不能挟制祂!祂的救赎不仅是脱离罪恶,更是带我们进入永恒生命!

这样的福分不是我们配得,也不是靠努力,而是靠已经胜过死亡的救主耶稣,祂甘心情愿为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赎的工作,第三天复活,告诉我们信祂的人,必有永生!

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 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6-8)

4)以爱为我们冠冕

“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 ”(诗篇103:4)

上帝把祂的慈爱与怜悯当作冠冕,加在我们头上,是多么高的尊荣和慈爱。

天父不以过去的罪羞辱我们,反而用祂的慈爱来尊荣我们,让我们恢复尊贵的身份,戴上荣耀的冠冕。

耶稣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正是上帝爱的彰显。耶稣甘愿被戴荆棘冠冕,好让我们戴上荣耀冠冕。

祂被羞辱,好让我们得尊荣;祂受刑罚,好让我们得平安。(以赛亚书 53:3;53:5)

上帝以永远的爱与怜悯,环绕、遮盖、尊荣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够好,而是因为祂就是那样爱我们。

但耶和华的慈爱,归于敬畏他的人,从亘古到永远。他的公义,也归于子子孙孙。 就是那些遵守他的约,记念祂的训词而遵行的人。(诗篇103:17-18)

5)祂成就我们心愿

“祂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诗篇103:1-5)

上帝的“美物”不只是物质的供应,更是内心的满足、力量的更新与人生的方向。是全人全方位的祝福。

生活面对挑战,记得上帝能平息风浪。继续信靠祂,若犯罪就悔改,坚持遵守上帝教导。上帝不仅赦免、医治、救赎我们,也关心我们的日常所需。

祂是丰富供应的天父,赐下的不仅是食物、健康与工作,更有心灵的满足、关系的修复、梦想的实现与生命的盼望。

祂不是勉强给一点够用的,而是“用美物” 使我们“得以知足”。祂更使我们“如鹰返老还童” 重新得力、恢复热情、展翅高飞。

父母巴不得把最好的给儿女,希望儿女平安、幸福、喜乐、梦想成真。但因能力和知识有限,因此给的也很有限,有时也不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好。

然而,天父不一样,祂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并按个人的独特塑造和带领,成就我们心里所愿的。

所以,放心祷告祈求,把心里的愿望告诉天父。祂是慷慨祝福、成全、使人欢喜满足的天父上帝!

6)祂必为我们伸冤。

“耶和华施行公义,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 他使摩西知道他的法则,叫以色列人晓得他的作为。”(诗篇103:6)

困难重重不一定是犯罪,只是上帝容许发生的必然有祂的美意。因为在苦难中,让我们更认识上帝的法则,和祂的奇妙作为。

有时遭遇误会、背叛、排挤、欺压,甚至无缘无故的中伤,但上帝看见一切隐藏的不公,也垂听那些被掩盖的呼求。祂不是撇弃我们,而是要我们在困境中活出祂的心意。

疾病可能提醒我们要照顾身体,但有时生病也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出于撒旦的攻击。就如约伯身上的毒疮是来自撒旦的攻击,无论何种原因,上帝都让我们经历祂奇妙的作为。

因此,苦难后的约伯惊叹说:

“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约伯记42:5)

所以,不要惧怕。人生不过短暂一程,虽然挑战重重,只要在苦难中坚持遵行上帝的旨意,无论是撒旦的攻击,还是人的伤害,祂都必不袖手旁观。

祂必按公义为我们伸冤,使我们在伤痛中得安慰,在苦难中认识祂的法则,看见祂荣耀的作为。

结论: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诗篇103:2)

我们怎么能忘记天父上帝的恩惠呢?

也许生活一团糟,心里有许多疑问?让我们思想上帝的慈爱怜悯与权柄大能。

祂有赦免与医治的权柄,耶稣十字架上的救赎,祂爱我们到底,也必按公义保护我们,用美物成就我们的心愿,好让我们重新得力。

愿我们像大卫一样,在风暴中说:“我要称颂祂!”

因为祂是那位使我们如鹰返老还童的主,是我们永远的盼望!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里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 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

祂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 祂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诗篇103:1-5)

听从他命令成全他旨意有大能的天使,都要称颂耶和华。你们作祂的诸军作祂的仆役行他所喜悦的,都要称颂耶和华。

你们一切被祂造的,在祂所治理的各处,都要称颂耶和华。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诗篇103:20-22)


至于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样。
他发旺如野地的花。
经风一吹,便归无有。
他的原处,也不再认识他。
但耶和华的慈爱,
归于敬畏祂的人,从亘古到永远。
祂的公义,也归于子子孙孙。
就是那些遵守祂的约,
记念祂的训词而遵行的人。

(诗篇103:15-18)



星期三, 四月 09, 2025

别等孩子长大

嘉义看管乐踩街 (21.12.2024)

多年前,鼓励一位姐妹的孩子参加青少年团,她却不以为意地说:

“他要注重课业和学校活动,等他长大自己选择信仰。”甚至在考试前也不让孩子参加青少团契和崇拜,担心影响学业成绩。

孩子长大成人后,却反过来找帮助说:“是否可以劝劝她儿子,不要流连夜生活。”

别等他长大才选择信仰,属灵教养不能迟疑。

1)信仰不是等长大,现在就建立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 22:6)

属灵教导不是等孩子有兴趣、有空才开始的。也不要自以为开明,等孩子长大自己选择。而是从小建立根基,属灵生命像树苗,需要父母用心浇灌。

孩子小时候,若没有为他们栽下信仰的种子,世界会诱导他们,长大后他很可能选择世界的方式。

许多事可以依孩子兴趣与才能培育,唯独信仰不能。因为这不只是价值观的选择,而是关乎灵魂得救,绝不能置之不理。

2)学业固然重要,灵命更是关键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马太福音 16:26)

学业和成绩固然重要,但若孩子在灵性上空虚、价值观混乱,即便学业,还是将来事业再成功,也可能迷失方向,得不偿失。

敬畏上帝带来真正的智慧与判断力,帮助他在学业、事业上更稳健地成长。

“虽然走得慢,但走得远。”

急功近利容易迷失自己,尽管没有误入歧途,且钱赚很多,但若只追求今生的利益,最终赔上自己的灵魂,又有何益处?

有什么比这更令人伤心的呢?除非父母本身不明白灵魂的价值。

3)父母的优先次序,孩子都看见

父母的选择,悄悄在孩子心中设定“什么最重要”。若把上帝排在课业和赚钱之后,孩子自然会觉得:“信仰可以等,学业才重要。

等他们长大后,这样的价值观根深蒂固。面对五花八门的世界,信仰对他们已经不重要,上帝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

孩子长大就算赚再多,给父母再优质的物质生活,却不敬畏上帝,失去上帝的祝福真的无所谓吗?

名利地位都是过眼云烟,唯有在主耶稣里才是永恒的祝福!

4)建立信仰习惯,胜过临时补救

孩子习惯参加团契、崇拜,是灵命成长的养分。摆正优先次序,就算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未来的社会多么凌乱不堪,圣经的话语却能成为孩子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在耶稣里也能得着平安喜乐。

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才寻求帮助,要趁着他们心地柔软时,让上帝的话在他们心里扎根成长。

可惜,有时在基督教家庭长大的孩子,却对信仰不在意。因为父母早已把上帝的恩典视为理所当然,缺乏敬畏与感恩的榜样。

相比之下,那些后来信主的人,常常更深刻地经历上帝的恩典与祝福。我们,是儿女灵命的祝福,还是绊脚石?

结语:

我们不能掌管孩子的未来,却能决定今天如何教养他们。别等他们“自己选择”,因为世界已经在帮他们选择。

别自以为是,我们只是管家,不是主宰,孩子的未来不在我们手里,乃是在上帝手中。

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给儿女,哪怕自己舍不得,对儿女却心甘情愿。但最好的,不是金钱和资源,而是带他们贴近天父上帝,让祂成为儿女永远的依靠。

从现在开始,求天父赐下充满智慧,为儿女的灵命打下稳固根基: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 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6:4-7)

离开嘉义住宿准备前往下一站
把行李放火车站,从嘉义去民雄吃鹅肉
靠近火车站的民雄鹅肉。
清盘
回嘉义看管乐踩街。
       
看管乐其次,是想和认识多年的妹妹再聚聚
                
         讲解怎么样在台湾用Ubike?
从嘉义往台中
去台中的火车上
                                                      
台中晚餐

星期五, 三月 28, 2025

所以他们中间多有相信的

渡轮上欣赏满天彩霞(09.03.2025)

青少团会议结束后,和旨全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冒出一句话:

“教会没有传福音不是主要问题,问题在于人对圣经够不够认识。”

他认为自己虽然擅长辩论,如果是圣经课题,觉得自己知识不足。

谈话中,我十分认同他的看见,也感恩他对信仰的反思。教会的问题不仅在于没有出去传福音,更在于信徒对圣经缺乏深入认识。

就算人进了教会,若不真正认识上帝,遇事仍可能离开。要避免教会流失信徒,关键在于建立扎实的圣经根基,而不仅仅是传福音。根基不稳,信仰容易被迷惑或被世界价值观动摇。

1)信仰需要扎根

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他而行。在他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正如你们所领的教训,感谢的心也更增长了。”(歌罗西书2:6-7)

狂风过后,有些看似高大的树,却因根不深而被连根拔起。原来,长得高,不代表长得稳;若没扎实的根基,再高也禁不起风雨。

信仰也是如此。若看似热心,却未在基督里“生根建造”,遇见挑战就容易动摇。唯有让上帝的话语深深扎根,生命才能稳固成长,才能经得起狂风暴雨。

如果对圣经不熟悉,只是靠别人的讲道或个人感觉来维持信仰,那很容易被动摇。正如圣经提醒我们的:

“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歌罗西书 2:8)

若台上讲员言之凿凿,却未按真理解经,而会众又对圣经不熟,就难以分辨真假,容易照单全收,甚至严重伤害教会。例如,今日不少教派因LGBTQ立场不同而分裂,我们应该认真探讨,圣经到底怎么说?

加上现今网络上的声音五花八门,不乏高言大智地引用圣经,听起来似乎头头是道,实则断章取义、偏离真理。若不明白上帝的话语,很容易被带偏,甚至误解自己的信仰。

偏偏很多人,包括基督徒,宁可信网路上的言论,常与教会牧者争辩,却又不愿意花时间认真考查圣经。

2)庇哩亚人的榜样

圣经里有一群人叫庇哩亚人,他们听保罗讲道时,不是盲目接受,而是天天考查圣经,看他说的是否符合真理。结果呢?

“所以他们中间多有相信的。”(使徒行传 17:12)

可见,信心的增长跟对圣经的认识有直接关系!如果愿意花时间认真查考圣经、去思考上帝的话,我们的信仰会更坚定,不容易受环境影响。

全年计划多次提醒,青少年喜欢热闹并无不妥,团契可安排活动,但不能取代查经。

若只因害怕活动太少,就吸引不了或留不住青少年,因而忽略真理根基,那么当他们遇到诱惑或挑战时,便容易远离教会,甚至远离上帝。

多年前,鼓励一位母亲让孩子参加青少团契,她却不以为意地说:

“他要专注课业和学校活动,长大后再让他自己选择信仰。”

甚至在考试前,也不让孩子参加崇拜,怕影响成绩。多年后,她却来求助:

“能不能劝劝我儿子,不要沉迷夜生活?”

培育孩子确实不易。如果只教他们知识和赚钱之道,却没有把上帝的话语教导他们,他们可能很容易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迷失。

我们是孩子灵命成长的拦阻,还是助力?

3)威廉·丁道尔的心志

16世纪时,威廉·丁道尔(William Tyndale)生活在拉丁文圣经主导的时代。加上普通人难以接触圣经原文,或没有本身语言的译本,因此根本无法读懂,只能依赖神职人员讲解。

问题是,很多神职人员对圣经的理解有限,甚至故意扭曲圣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丁道尔觉得很不对劲,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自己读圣经,而不是只听别人讲。他甚至放出狠话:

“如果上帝让我活下去,我要让耕田的孩童比你们更懂圣经!”

这句话震撼了当时的宗教领袖,因为它意味着,圣经不该被少数人垄断,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认识圣经的真理!

于是,丁道尔冒着生命危险,把圣经翻译成英文,并偷偷印刷传播。但这触怒了罗马教廷和英格兰教会。

当时的英格兰教会仍然隶属于罗马天主教,受教皇和天主教神职体系控制,使用的是官方认可的拉丁文《武加大译本》。

他们担心平民能够阅读圣经会导致信徒对教皇权威,和神职人员的教导产生质疑。

因此,英格兰教会也视丁道尔的翻译为威胁,并支持将他逮捕。他们最终逮捕并处死了丁道尔。就在他被处决前,他仍然祷告说:

“主啊,求你打开英王的眼睛。”

威廉·丁道尔的心志是让圣经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因此上帝回应了他的祷告。不久之后,英国国王正式批准翻译英文圣经,最终,丁道尔的译本成了《钦定版圣经》(KJV)的基础。

今天,我们能自由读圣经,必须感谢威廉·丁道尔的牺牲。

结语:

丁道尔的故事提醒我们,信仰的根基,不是只靠他人的解释,而是自己对圣经的认识。如果不读圣经,怎么能知道自己的信仰到底在相信什么?

就像盖房子,如果地基不牢,房子看起来再漂亮,遇到暴风雨还是会倒塌。同样,对圣经不熟悉的基督徒,遇到挑战时,很可能会迷茫、跌倒,甚至怀疑信仰。

教会要复兴,不是靠举办许多热闹的活动,而是要让信徒扎扎实实的认识圣经真理,尽管山崩地裂也不影响他们和天父上帝的关系。

圣经真理是生活中的指明灯,是道德上的一把尺,思想被更新,生命被改变,让我们在信仰上站稳脚跟

愿我们效仿庇哩亚人,带着渴慕的心天天查考圣经,让信仰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扎根在上帝坚固不变的真理中!

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 我说这话,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语迷惑你们。(歌罗西书2:3)